李雪健老师,塑造了无数的经典角色,《渴望》里的大成,《水浒传》里的及时雨,《搭错车》里的父亲,《焦裕禄》,《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》里的六叔……哪个角色不是深入人心,哪个角色不是过目不忘? 他的眼神,可以木讷,可以狂烈。他喜时,可以让人喜,也可以让人悲从中来;他若悲时,只放三分,可以让人悲到十分,真是世间百态酸甜苦辣,尽在他的眼中。 01 李雪健,1954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。李雪健出生时漫天飘雪的冬天,父母为其取名“雪见”。在 他两三岁的时候。大病了一场,父母将他的名字雪见改为雪健。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地长大。 李雪健的父亲叫李昌之,是原巨野县田庄公社书记,母亲黄秀月是田庄公社办公室主任。李雪健小时候,父亲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,带他下乡去工作,顶着风沙,走了东村走西村。 父亲经常讲的家史,在他14岁时,爷爷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。在李雪健10岁那一年,他跟随父亲去了贵州凯里,在运动中,公社书记的父亲被关押批斗,家里的日子过的十分的艰苦。那时候,少年李雪健在火车道旁边捡串联知青扔的甘蔗头,到大山上挖一种叫“雷公屎”的野菜,采不知名的野果维持家里的生计。 在给爸爸送饭时,还经常被红小将追着打,因为爸爸的原因,在学校放学后经常被其他的同学欺负,小小年纪的他受了不少的苦。李雪健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,十分的刻苦认真,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军人,而且最好是当骑兵,他觉得:“那个年代骑兵就是机械化部队了,我要在那里当团长那多威风呀!” 正是因为小时候的很多的不幸遭遇,锻炼出他内心坚韧的性格。李雪健因为是山东人,会说快板书,凭借这一技之长被留在了学校的宣传队里。经常参加一些学校的演出。 初中毕业,那时的他还是一名小小的少年,就开始像大人一样帮助家里做农活。1973年,19岁的李雪健参军,1976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话剧。 02 李雪健的演员之路与军旅生涯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他在部队的宣传队为他做演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在部队里,每一句战士都对文艺和艺术有着热切的渴望,一个军人的天职造就了他用“玩命”来演戏,用生命去创造角色的崇高艺术追求。 在部队里的李健是一个出了名的热心肠,踏实本分,做任何事情都是扎扎实实,特别能吃辛苦。让李雪健没想到的是,随后的一场演出改变了李雪健之后的命运,只因为他表演了一段山东快板,领导就相中了他,后来他被总政话剧团借调到北京,排演话剧《千秋大业》。 《千秋大业》是为了歌颂十年运动的剧作。还没正式彩排,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搁浅了。当时全国有15名战士被借调,由于变故只能再派回原籍,但二炮“文工团”决定留下李雪健,还给他半个月的回乡期转关系。 但等到李雪健再回到北京时,那边的领导却说团里编制已经满了,让他回去等消息。谁不想留在北京呀,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溜走了,这让李雪健一腔热情付诸东流。 当时老导演鲁威十分喜欢李雪健这个小伙子,觉得他踏实刻苦,身上还有着做为优秀演员的基本素质,便建议他去考空空政话剧团。就这样,李雪健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对演员梦想热切的追求,报考空政,而且是以优秀的成绩顺利的通过了考试。 03 刚进空政文工团,李雪健就担任了学员班的副班长,后来分到了演出一队,还成为了濮存昕的入党介绍人。彼时,空政人才济济,虽然都是戏份不多的群演,但是青年演员都想着能够露脸。1980年,空政话剧团排演话剧《九一三事件》。副团长苏克在延安时见过林彪,觉得李雪健有点像青年时期的林,建议让他作为替身先跟着走走戏。李雪健已上了心,觉得机会来了要把握住。 他看纪录片,听录音,那一阵子,同事们纷纷说,他魔怔了。天一亮,就穿着军大衣,阴沉着脸,罗锅着腰,在大院里转悠,连走路的姿势都是林式的。等他剃了头,修了眉,走了三场戏,专家及团里领导都决定用他做主演。 为了演出,他瘦了20斤,上台前还得少吃,手要有冰冷的效果。1980 年,26 岁的他,在《九一三事件》中饰演林彪,因演得太惟妙惟肖了,连演 300 场不衰,轰动京城,时人评价:这小子要往天安门上一站,非吓死几个人不可。 李雪健在话剧上赢得了声誉,而后演出了《天山行》、《钢锉将军》等作品,成了知名演员。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一个人的恩情,为了报恩老导演鲁威的知遇之恩,参演当时并不是男一号的《渴望》中的宋大成。 […]